New
發(fā)布日期:2018-09-09 閱讀次數(shù):2938
揭陽市高級技工學校首次烹飪教研活動在聽香澗舉行,主題:4D教學與體驗,一體化教學規(guī)范和標準,基本功達標要求和效果。旨在打造烹飪教學團隊,務實求精培養(yǎng)德行雙兼的高技能烹飪?nèi)瞬拧?/span>
本次研討活動也對鮮和香為課題作討論。
【聲樂遠聞須靜聽,味道之陽是為香!
“香”古體字形是“”,意指“蒸熟的黍米在咀嚼中給吃者的微妙感覺。”“微妙”在于“”下面的“甘”字,被歸為味覺作為五味之一。后來“香”的含義擴展到形容鮮花的芬芳。
黍米的香是內(nèi)蘊的,不出口腔之外;而花的芬芳則能遠播。為表達遠播的性能,古人借用聲音來比喻,造出“馨”字!墩f文解字》說:“馨:香之遠聞也!笔潜硎尽斑h播之香”的最合理的辦法。
起先曾用“馨香”描述黍、粟的氣味,例如《左傳》:“黍稷馨香。”屈原曾用“芳馨”描寫花草,《九歌》:“折芳馨兮遺所思!薄对娊(jīng)》開始用“馨”字描寫佳肴的氣味,《大雅》:“爾肴既馨!痹缙诘淖骷覀冞用過“馨烈”、“馨逸”等詞語,《辭源》中各有南北朝之前的例句,都反映了對“香氣遠播”的強調(diào)!峨S園食單》也用馨香形容菜肴之美,品評之美!奥犗恪蹦恕捌孵r聽香”所追求的境界。
【生新自若鼎中變,味道之陰是為鮮!
老子說:“治大國若烹小鮮”,古注曰“‘鮮’字,亦魚也!薄墩f文解字》:“鱻,新魚精。不變魚也”,段玉裁注釋說:“漢人始以鮮代鱻。今則鮮行而鱻廢矣!薄磅r”是后來流行的白字!磅r”字準確的意思當是剛死的接近于活的,所以又說:“死,而生新自若,故曰‘不變’!睒O端的“鮮”是在生死之間,最理想的像古人的魚生、生腌、醉蝦(揾酒活蝦)。
“鮮”最先是用來形容“新”,例如說空氣新鮮。魚兒離不開水,用來表示新鮮很有道理。但“新鮮”不等同于“鮮味”。有一篇隨筆趣談“鮮”味的奧秘,把她比作水中仙女,后來跟西來“入贅”的火族王子“香”喜結連理。古先民拿魚肉跟野菜同煮,“鮮”女在陶鼎中孕育出沉魚落雁之姿。肉料、調(diào)料在沸水中發(fā)生反應,嘗起來有一種細膩的愉悅感覺難以言傳!侗疚镀肪驼f:“鼎中之變,精妙微纖,口弗能言,志弗能喻!边@其實就是鮮味的萌芽。當然,“鮮”味的呈現(xiàn),也離不開“咸”的伴生條件,在“有烹無調(diào)”的“吳羹”是不加鹽的,人們不可能從“吳羹”中發(fā)現(xiàn)鮮味。
鮮味在漫長的中華飲食史中只能用近似的詞語來指代或描述,如:《隨園食單》:“雍土之筍,其節(jié)少而甘鮮”說的是甘;《本味篇》有“酸而不酷,淡而不薄”說的是中庸之道淡而不薄;《楚辭》古注描寫燉甲魚的“鮮”味謂之清烈;清代美食家李調(diào)元《然犀志》說“牛魚,食之味長”,元代《飲食須知》則從反面形容金魚“味短”;明代《吳興志》說“魚骨羹:淡而有真味”;宋人《清異錄》里有文章用游戲筆法給各種海產(chǎn)品“封官晉爵”,加給黿(鱉類)的爵號是“醉舌公”,醉舌,把感官定位為“舌”,無比準確。
清代李漁在《閑情偶寄·飲饌部》中提到鮮字多達36處,其中鮮與味連用就有25處。袁枚在《隨園食單》中提到“鮮”字多達40多處。從“新鮮”到“鮮味”的轉(zhuǎn)變要跨過的關鍵一步,就是從肉類擴大到蔬類,李漁就強調(diào),吃菜要“宅旁有圃,現(xiàn)摘現(xiàn)烹”,還有“傍林鮮”的說法。從化學上看,只有蛋白質(zhì)才會發(fā)出鮮味。陶文臺《中國烹飪概論》曾引用過日本研究者的話,把鮮味定義為“對于蛋白質(zhì)的感覺”。推廣到植物也一樣,只有少數(shù)富含蛋白質(zhì)的植物才有鮮味,最典型的是竹筍、蘑菇、豆芽,這些食料恰好都是獨有華人最嗜好。李漁還盛贊筍是美味蔬菜的冠軍,他說“此蔬食中第一品也,肥羊嫩豕何足比肩!……”這里值得注意的是,鮮味不僅僅是動物性食材的專利,還包括植物性的鮮味。聽香澗的“品鮮聽香”將致力于鮮的“集合”開拓:味合鮮香。
Copyright 2018, All Rights Reserved,Powered by MiniSite v2.0,揭陽技師學院版權所有,粵ICP備19013139號-1,技術支持:揭陽技師學院信息中心